以結構線條來描繪對象的素描,我們暫且稱它為形體素描。在這種素描靜物畫中,作者對被
描繪的物體以幾何形體結構為原則,予以簡化和強化。由于采用透視的截面剖析的描繪方法,物
體的結構組合關系以及物體的前后、左右的空間狀態在畫面上肯定、明確,清晰可見。這種形體
素描的優點在于鍛煉學生對形體結構的理解能力與空間的想象能九 由于線條本身具有多種的表
現力,因此,使學生的藝術表現手段更為自由、生動。結構線的運用,直接表現出和暗示著物體
之間的質量、體積、遠近、方位、對比等特點,并且排除了那種如實的描繪物體明暗和細節的方
法,代之以線條表達形體復雜的體與面的結合,因而獲得比自然形態更強烈的藝術形象。明暗與
調子
物體的形象在光的照射下,產生了明暗變化。光源一般有自然光、陽光、燈光(人造光)。由
于光的照射角度不同,光源與物體的距離不同,物體的質地不同,物體面的傾斜方向不同,光源
的性質不同,物體與畫者的距離不同等,都將產生明暗色調的不同感覺。在學習素描中,掌握物
體明暗調子的基本規律是非常重要的,物體明暗調子的規律可歸納為“三面五調”
A:三面 物體在受光的照射后,呈現出不同的明暗,受光的一面叫亮面,側受光的
一面叫灰面,背光的一面叫暗面。這就是三面。
B:五調 調子是指畫面不同明度的黑白層次。是體面所反映光的數量,也就是面的
深淺程度。對調子的層次要善于歸納和概括,不同的素描調子體現的不同的個性、風格、愛好和
觀念。在三大面中,根據受光的強弱不同,還有很多明顯的區別,形成了五個調子。除了亮面的
亮調子,灰面的灰調和暗面的暗調之外,暗面由于環境的影響又出現了“反光”。另外在灰面與暗面的交界的地方,它既不受光源的照射,又不受反光的影響,因此擠出了一條最暗的面,叫“明
暗交界”。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五大調子”。當然實際畫起來,不僅僅是這五的調子,還要更豐
富。但在初學時,我們起碼要把這五種調子把握好。在畫面中樹立調子的整體感,即畫面黑、白、
灰的關系,運用好這幾大調子來統一畫面,表現畫面的整體效果。
條件:單一的光源、白色的石膏球體放置于灰色的桌面上。
高光:離光源最近的一點,在畫面中就是最亮的一點。
受光面:光源直射處(向光)是受光面,也叫亮部。
背光面:光源不能直接照射之處(背光)是背光面,也叫暗部。
明暗交界線:亮部與暗部的分界線(光線和球成0 度角的位址)。
投影:球體擋住光線在桌面上形成的陰影。
反光:桌面反射光照射球體所形成的偏亮部分。
分析:高光>亮灰>反光>暗灰>明暗交界線
(1) 高光到明暗交界線,是光線與球體各點切面的角度由大到小,也是球體各點離光源
由近到遠,所以在畫面上高光到明暗交界線的明暗是由亮到暗逐漸變化的。
(2) 反光到明暗交界線,因光線以直線傳播,所以暗部不能接受光的直接照射,接受的
光都是反射光和散射光,所以暗部明顯的比亮部暗。但靠近桌面的反光部分接受的反射光多,越
靠近明暗交界線接受的越少,所以在畫面上反光到明暗交界線是由較亮到暗逐漸變化的。
明暗素描是美術院校在素描教學和考生參加考試時最常用的方法.
明暗的產生是源于光的照射,從而在物體表面產生豐富的明暗層次。明暗素描就是通過對這
些層次的有機的描繪來表現物體的空間、環境、質感、量感等。初學者在開始學習時,最好采用
燈光下的幾何體來練習,它能幫助你認識物體在光源下的明暗變化;接著再結合靜物進行練習,
進一步了解光源在復雜形體的明暗變化;最后過渡到石膏頭像的訓練,以更深一步了解和掌握光
源的變化及對象所表現的立體感、質感、明暗、空間關系等。
明暗現象的產生,是物體受到光線的照射的結果,是客觀存在的物理現象,光線不能改變物
體的形體結構。表現一個物體的明暗調子,正確處理其色調關系,首先就要對對象的形體結構要
有正確的、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因為物體的形體、結構的透視變化,物體表面各個面的朝向不同,
所以光的反射量也就不一樣,因而就形成了色調。所以,我們必須抓住形成物體體積的基本而的
形狀,即物體受光后出現受光部和背光部兩大部分,再加上中間層次的灰色,也就是前面說的“三
大面”。
由于物體結構的各種起伏變化,明暗層次的變化便錯綜復雜,但這種變化具有一定的規律性,
將其歸納,可稱之為“五大明暗層次”。這是物體受光之后,在每一個明顯的起伏上所產生的最
基本明暗層次。而任何明顯的起伏在受光之后所產生的明暗變化不能少于五個基本層次。這是指
物體起伏本身而言,即指亮面、中間色、明暗交接線、暗面、反光;高光包括于亮面內,五大明
暗層次不包括投在別處的投影。受光、背光和明暗交接線是三個基本明晴層次,另外有兩個最微
妙的灰色,一個在受光部,一個在背光部。這兩個灰色的層次很接近,特別是反光強的時候最接
近。灰色是產生在光線平行射過的那些平面上。與光線完全平行的面,可以說是最灰的面。而這
些面是經常出現在明暗交接線附近的。
灰色的變化很不易捉摸,但如果從五個基本明暗層次去分析它們,待別是掌握住明暗交接線
區別受光部和被光部,就很容易分清這兩個灰色,那么在表現這些對象時,就不致為復雜的現象
所迷惑,就容易把握住明暗變化的節奏,使畫面所反映的面與體得到局部與整體的和諧統一,畫
面的整體感便更強烈。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明暗變化的一些其基本規律:
1.方體的三大面/如下圖
方體在光照下會形成如圖的三大面,直接照到的是亮部,間接照到的是灰部,照不到的是暗部.它的明暗
交界線(物體上光照到和照不到兩部份的分界線)是直線型如圖.投影邊沿處是直的!
2.球體---五調子/如圖
下面大家比較一下方體和球體在同一光照下的情況
下面分別具體談談與五大明暗層次有關的一些主要問題
高光 它產生于光滑\堅硬物質的表面!它的形狀和光源有關,!它的位置在物體的結構線上,
也就是在物體的面與面轉折的棱上!它是物體上明度最高的部位!不是每種情況下都有的,故不能
算是基本明暗層次,它屬于亮面范疇。高光在物體上往往只是一兩點,或是一條線,也可能是一
個面,高光的產生是由于物體的一個面與光源成垂立的緣故。所以高光與物體的質感關系很大,
我們應該慎重地處理高光。高光本身有具體的形狀,這與物體的形體及光源的形狀有關,高光亦
交待了周圍面的轉折關系,故與物體的體積感也有關。結構線(物體上面與面的轉折線)
明暗交接線 是物體上明度最低的地方!它的形狀和物體外形有關:物體外形是直的則明暗交
接線也是直的,外形是弧形的明暗交接線也是曲線的!它的位置要根據光照的角度決定!它不是一
條線而是向兩側漸變的色塊!它的上下兩部份一般是上實下虛上重下輕!應在打輪廓時就開始抓緊
它。作畫首先要狠狠抓住明暗交接線的位置和形狀,把物體明暗兩大面區別開來,這有助于對復
雜的明暗變化進行整體地處理,使畫面調子得到統一。明暗交接線是物體受光部和背光部相互交
接的地方,它實際就是輪廓線。我們叫它“線”,其實是明暗層次變化的大小不同的各種各樣的
面。一般來說,明暗交接線不受光源的照射,又受不到反射光的影響。所以這部分受光最少,比
較起來在五大明暗層次中是最暗的。但一般上部更暗下部受反光影響又稍淺談一點.它的形狀與
物體的形狀有關,物體圓明暗交界線也是曲線,物體外邊直,明暗交界線也是直的.位置在靠近
邊沿處.
反光 對物體的空間、環境、質感都有很大的作用。反光畫不好暗面就不透明,這樣暗部的
結構轉折關系也就表現不出來,影響了物體暗部的體積與空間。物體的暗部因受到環境及周圍受
光物體的影響,就產生了反光。在一般情況下反光的亮度是不會超過受光部的。中間色—即灰色
這是物體受到光線側射的地方,同時亦受環境色的側反射影響,加上物體的結構(特別是人物的造
型結構)的復雜變化,中間色的層次變化顯得微妙、復雜和豐富。這些灰色在物體上有兩個,一個
在亮面與明暗交接線之間,另一個在暗部里。中間色是比較難畫的,如果處理不當,畫不出它的
微妙變化的話,畫面最容易出現灰與臟的毛病。
投影 應包括在暗部里面,它與明暗交接線有密切的關系。投影是從明暗交接線開始的;在
光線的照射下,物體的影子投射到另外物體的面上就產生了投影。投影對表現對象暗部結構是很
起作用的,與空間也有很大的關系。我們畫投影要注意它的透視變化和明暗變化,投影越接近本
物體,它的顏色就越重,邊緣輪廓就越清楚;距離本物體越遠則顏色越淺,邊緣輪廊越模糊。把
握住這規律就能準確地表現出空間關系。投影與物體本身的形體及被投射之物體的形體有很大的
關系,當投影落在凹凸起伏的物體上,投影也就隨著凹凸起伏的形狀而變化。投影并非一片黑色,
畫成一片黑色就使人感到“死”,就不透明,沒有空氣感,從而就影響了畫面的空間感。我們畫
日光或燈光作業不能只是受光面畫得好,暗面、投影也應處理得很出色,很透明,這樣畫面才能
表現出強烈的光感來。
物體邊線 這實際上是物體轉折的透視面。處理好物體邊線與背景的關系很重要,其好壞直
接影響到畫面的空間深度。所以我們必須慎重而認真地去對待。邊線的轉折要畫得豐富,要交待
形體的透視轉折關系,這個轉折的透視面在素描中是明暗的虛實變化。畫完成后所有物體的邊沿
線都應結合到各自所在的面里去。
素描的顏色 素描雖然是單色畫,但我們應利用這單色畫出不同物體的不同固有色的感覺來,
不能僅僅停留在只表現對象的明暗上,只要能準確地畫出對象的豐富層次和色調變化,就能表現
出物象的顏色感覺。
素描的調子 素描必須有調子。由于對象所處的空間、地點、時間與光線的不同,畫面就有
不同的明暗層次變化。調子并非在作畫的最后階段統一而成,而是在素描一開始時就應胸有成竹
地去考慮,處理好明暗層次的關系,既要注意畫面空間的虛實變化和物體“橫”的轉折,又要有
從上而下“豎”的亮度變化節奏。
這些都是一些基本變化現象,但在實踐中一定要多觀察,多思考,你一定會有新發現!
明暗素描靜物默畫的表現方法及作畫步驟
在了解了素描靜物默畫的一些構圖規律之后,考生在默畫過程中要著重解決形體塑造的問題。
默畫與寫生不同,對于形體塑造來說,寫生時有描繪的實物,而默畫中只是物體的概念,在默畫
中要將概念表現為形象,這就要充分發揮考生平時寫生訓練中的積累所得,并掌握一套默畫中形
體塑造的基本規律。
一、認真審題,分析默畫的內容
在素描默畫考試中,考生在動筆之前首先要認真審題,做到對默畫對象的形體特點,構成關
系,疏密虛實,空間層次,明暗對比,物體固有色深淺差異等都要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只有這樣
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對于一些不熟悉又復雜的物體,考生可先在草稿紙上單個地勾畫
出它的基本造型,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記憶逐步畫出物體的基本形象。比如默畫題目小的火鍋、
石膏柱、碟子、蘋果、勺子、襯布,我們可默畫出火鍋的基本形狀,然后在草圖的基礎上完善它
的造型細節。有時同樣的物體可畫出幾個不同的造型,掌握了題目中各單個默畫物體的基本造型
后,我們默畫一幅靜物素描就有了準確的形象基礎。
二、確定構圖,歸納物體基本形
構圖就是將所要表現的各默畫內容合理、恰當、完整地安排在畫面上,構圖的一些基本形式
前面已經講過,在運用這些構圖形式安排默畫物體時要做到突出主體,賓主分明,將主體物安排
在視覺中心,同時也要注意畫面的均衡與呼應關系,默畫對象在畫面中的位置要大小適中,切忌
太大太小,不要偏向一邊。從視覺效應上說,對象構成主要空間應大于次要空間。
在確定了基本構圖之后,考生要像畫寫生時一樣用直線畫出組合對象的類似幾何形的基本形
并明確各物體的位置及前后關系(參見步驟圖二)。
三、比較比例關系,勾畫物體輪廓
在默畫出大的幾何形態的基礎上,要進一步分出各個形體的基本比例關系,畫出各個物體的
基本形,并用水平、垂直線等校正各形體之間的相互關系:每個物體都有自身的比例關系,而在
一組靜物中又有物體相互之間的比例關系,在這兩種比例關系中,后者是首要的。默畫考試中考
生最容易在相互比例關系中出現各種錯誤,只有做到了物體與物體之間的比例關系正確,進一步
畫小的局部的形體比例關系才有依據,才能畫準確(參見步驟圖三)。
四、區別兩大面,鋪大體明暗調子
物體在一定光線照射下形成了受光的明部和背光的暗部兩大基本明暗關系。素描靜物默畫與
寫生不同,寫生對象是自然光源,物體的兩大明暗關系已呈現在作畫者面前,而默畫是要考生根
據主觀確定的光源來表現諸多默畫物體明暗關系。考生在這個步驟中最容易出錯,常表現出零亂
而不符合自然規律的明暗關系,造成畫面的混亂,使默畫作業無法進一步深入刻畫。考生在默畫
出明暗兩大面關系時,一定要摹擬自然光源,做到“像你眼睛里平時看到的東西那樣”真實自然。
在確立明暗兩大面的關系時,首先要準確畫出明暗交界線,同時畫出投影范圍,然后從暗部
畫起,全面鋪開,相互比較著畫,色調應逐步加深,注意區別物體固有色深淺,這時環境色調也應隨之鋪開,明、灰、暗三大基本關系要基本明確,做到畫面的明暗關系大體完整諧調,體積關
系,空間關系基本明朗(參見步驟圖四)。
五、深入刻畫,表現“三大面,五調子”
在大體明暗關系已經明確的基礎上,要進一步表現明、灰、暗三大基本關系,在這個默畫過
程中有些不符合自然光源規律形成的明暗關系要進一步調整過來,要使局部明、灰、暗關系統一
在大的明、灰、暗關系之中。然后逐步畫出“五調子”的微妙變化,要具體地、深入地去分析、
理解、把握表現。在深入刻畫的過程中也要像寫生一樣堅搞從整體出發的作畫方法,要做到明部
簡潔概括,中間色實而不死,暗部則空靈有致(參見步驟圖五)。
六、整理歸納,統一調整畫面
由于對默畫對象的認識與理解不斷完善,在默畫表現深人的時候,考生最容易出現
“板”“死”、“花”、“灰”的毛病,考生在深入刻畫的過程中要克服只著意局部深入而忽視
整體關系的默畫方式。由于在默畫過程中反復對默畫對象進行描繪,對默畫對象的認識和理解與
開始時有著很大的區別。統一調整時應回到對整體關系的審視上來,對畫面進行總體的藝術把握,
加強主體,突出主體,一切有礙整體關系,有礙突出主體的細節和局部都應大膽取舍,使默畫對
象更完美、更集中更概括、更典型,真實生動地反映對象,使畫面達到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