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灌木雜草的表現,對初學寫實鋼筆畫的朋友來說,往往就會心里發怵,因為,灌木和雜草沒有固定的形可抓,它們之間的關系,很多時侯的確很亂,似乎沒有規律可循,要客觀地進行表現,大有“無從下手的感覺”。

首先,面對灌木雜草,我們不要去關注細節多么“誘人”。能充分表現物體細節,是寫實鋼筆畫的長項更是它的魅力,但也往往會被初學鋼筆畫的愛好者誤讀。寫實不一定意味精細(關于這一點,前面的貼文已經有詳細介紹),你一旦誤解了對寫實的真實含義,那么,往往面對雜亂無章的“亂像”就會束手無策。一棵大樹有多少樹葉,你不可能每片葉子都“淋漓盡致”的去表現。同樣,灌木雜草就應該同理對待。理清和找準這個切入點,那么,我們就可以比較理性地去分析和表現。其要點如下: 一、整體著眼,控制好大關系。對于表現灌木雜草這樣“無形”的對象,一定要從整體上來把握。無論它有多么復雜,在有豐富創作實踐經驗的畫家眼中,它們只不過是簡單幾何體的組合。在簡單幾何體的掌控下,將“繁亂”分成若干的“組”,在表現每一組的同時,時刻要知道我們所表現的,永遠是整體中的單體,這樣,無論多么繁亂,也能易于把握。這方面的訓練,不要急于求成,先訓練你的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即鍛煉用眼睛將繁亂的物體進行概括,主觀進行分析,從而用專業的視野解析世界。不管灌木雜草在畫面中的位置、區域如何,它一樣是處在一個相對完整的畫面構成,即畫面的“環境”之中。除非你僅僅單獨地畫一堆灌木雜草(這種情況很少,即使有,這樣的畫面多半是圖解、科普掛圖等,這樣的話就跟繪畫研究的關系不太大了。)在畫面的“大關系”中,灌木雜草受著環境、光線及人為因素等影響,它會“順從”這樣的環境,也就是說,在某些時候,它不會是最突顯的或者是和環境中其他對象相互影響地存在著-----才顯現它是灌木或者雜草。這些因素都會直接影響到我們對它的實際表現。比如,周邊有粗大的樹木,會跟它的矮小簇擁形成對比,凸顯它的形態;假如周邊有巖石山巒或溪灘鵝卵石,會跟它的無形、雜亂、軟和細小形成對比。為什么要說這些因素呢?因為這些都是表現好灌木雜草特質的重要條件和原因。這些條件和原因是從灌木雜草與周邊的關系中循到的,是表現好灌木雜草(這一事物)特質的“外延”(形式邏輯術語。與其相對,就是事物的內涵)因素。


最后,就是時刻保持一顆平和放松的狀態和“激情”的心里。關于這一點,我在前面的貼文里也有專門介紹,就是因為表現灌木雜草是初學寫實鋼筆畫的難點,不解決引起“發怵”心理的真正原因,是無論如何也表現不好灌木雜草題材的作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