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單人與群像著衣全身像寫生的具體要求
進行單人與群像著衣全身像寫生,其要求的共同之點是,一是對人體的比例、結構和運動規律的了解和掌握(有關的問題已在第六章人體寫生中進行了詳盡的闡 述)。二是人物的內部結構與外部衣紋的關系(這一問題已在第五章人物半身像寫生中進行了闡述)。三是具體的作畫方法與程序。
這類作業的背景布置應該從簡、服裝的色彩不必太鮮艷,要有助于展現衣服里面人體的基本形體結構以及它的運動與比例,畫著衣人像時,塑造形體必須從衣服緊貼 著的部分著手,衣服緊貼使它的形體顯露。這些部分是:肩部、胸廓,骨盆和膝關節。而背面則是肩胛骨、臀部肌和腓腸肌.畫出這些部分則有助于理解人體的造型 結構和大的皺褶的形成,一般說來,皺褶是在衣服下垂或拽到一邊而沒有緊貼身體的地方出現。總之,衣紋的表現要緊緊抓住那些強調人體運動和形體的主要特點的 部分。
畫面的構圖處理,即分割比例應恰當,人體的比例、結構,要能準確地表達對象的特點,色調要質樸得當,表現手法應簡練概括。
由兩個人體或著衣人物所組合的群像作業,是研究人物形體在重迭和對比中的運動組合關系,由于兩個人在空間中的地位比起一個人更為復雜些。這是因為模特兒不 僅在于由一個變成了兩個,而且在于這兩個模特兒組成的是一個復雜的整體,兩個人體間必須相互聯系,組合成生動而優美的不可分離的整體,并使構圖意圖得以充 分體現,在群像作業中研究透視縮形變化更顯重要,必須洞曉人體結構才可能準確地反映出形體復雜的透視變化關系,兩個組合人物的作業還需考慮到兩個人體間相 互關系中主次分明,絕對不可平均羅列。為此,在設計模特兒動態上力圖去體現各種因素的對比,造成一動一靜,一張一弛的不同運動節奏感。比如,動作考慮一立 一坐、一臥一坐或一正一背等,要從中找到相互的對比與聯系,所以設計動態需得十分考究。
造型由原始向近代演變中,我們可以發現從平面到立體的過渡,古人處理一個以上的人物常常采取帶狀排列方式即平面羅列,這是原始藝術幾何圖形時期的構成法, 自從人類發現構圖上將一人形體部分遮擋另一個人形體可以造成前后空間感覺的重迭法后,由此便領悟到造型可以向空間伸進去的奧秘。當后來投影與透視法被運用 于繪畫,從而開拓三度空間的表現領域,人物組合更符合客觀真實,造型便更具可視和說服力.
群像作業要十分注重人物組合中動態所產生的節奏和氣勢。在構圖、透視、比例、結構與色調等問題都逐一得以解決的情況下,要注意畫面的完整性,不能像初學階 段那樣,用同樣的注意力去研究一切直到最小的細節.因為完整并不意味是細節的總和,而是綜合的一組構圖。對細節的選擇要表現創作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