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何體和靜物的調子比較簡單,只要找到明暗交界線,看清楚受光背光反光的地方,用黑白灰區分即可人物五官、石膏和人像素描復雜些,我現在就在研究它們,總原則和幾何體相同,但剛開始的調子很容易看上去很平,這是對人體沒有理解的緣故。

在上調子之前把要上的地方涂點鉛筆,再用手或擦筆按照最終陰影的結果涂抹一下(直接用手指有時候有油脂,容易擦膩畫面,建議墊張衛生紙,擦筆擦灰面的效果是柔和的亞光灰,效果比較好,推薦使用),這樣就能大致看出效果,在后面排線的過程中節省時間,另外出來的調子能夠均勻細致。
由于你已經大致涂出了陰影效果,最后進行排線會方便得多,涂抹灰調優點是快速,而且灰色過渡自然柔和,缺點是太過光滑,缺乏體積感和質感,所以要進行排線塑造體積質感。在這之前要進行一些排線練習,初學者一開始可能排不出整齊有序且灰度合適的排線。

用H到4H的鉛筆,削到比較尖,然后在抹好的灰調上,同一色塊只朝一個方向排線,線的間距要小,力度要都一樣,將整張畫的黑白灰都用排線描繪一遍,這樣以非常仔細地態度排兩張靜物下來排線質量就會進步許多。
4B以上畫暗部,以下亮部。暗部形狀清晰,衣領要畫(留出20分鐘刻畫)。步驟從上往下同步進行,從整體(瞇眼)到細節(睜眼),先做體塊打底后排線,(暗部整體,少線條),暗部:交界線,反光,投影。灰部:淺中深,亮部:畫結構。

1、注意觀察景物的光線變化,靜物的每個角度都有不同的光線視覺效果和變化的。在物體的陰暗處要注意陰影的表達,例如光線直射在物體表面的那一片面積是比較白的,但物體表面與陰影的交接處時,要把物體邊緣的線畫得更黑一些,這樣一來,看起來物體與陰影部分才不會混為一體,又可以增加物體的立體感。還有就是,在被光線直射的面積,要用淺而細的線條表現,相反,陰影部分就用粗而黑的線條表現。
2.仔細揣摩靜物的外體特征,要更注意凹凸不平的地方。
3.最難的就是光線表達的黑與白,只要仔細觀察,再加上自己對素描技術中線條的用法和表達,就會畫出即立體,又相象的靜物素描。